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推荐课题
八【中国贡献】推演

全国卷的中国贡献

2024-06-03 课题学习网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负责人:
(一)全国卷的中国贡献
全国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优势作文》首席专家  朱望新

    前言:
    八、
中国贡献 
    我们之所以考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一个重要动机是:需要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从低视角看,看到的是获取,是我能获取什么;从高视角看,看到的是贡献,是我能贡献什么。
    获取的人多,贡献的人少,这个民族、国家就有问题;获取的人少,贡献的人多,这个民族、国家才能真正伟大起来。
    毛主席说:中国应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毛主席1956年讲的这句话,对我们认识中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和层次。
    从这个层次看,中国式现代化、一带一路、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等,最终是要实现:中国对人类有较大贡献。
    借用毛主席这句话,我们看高考作文的时代主题、精神,就能看得更清晰、更透彻。而且对我们认识中国的历史贡献和自己身上的使命担当,也能有一个新的、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先看看中国的贡献:
    (因为咱这个是作文教材,不可能进行学术性的论述,只能通过一些枝节、片段来感知。)
    古希腊时期涌现的大批思想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这是西方给世界最大的贡献;同期的中国同样涌现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大批思想家,那时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同样伟大。只不过西方经过文艺复兴之后,再涌现出大批思想家,西方思想的夜空群星闪烁;而中国思想的夜空,只能看到一些流星一闪而过。
    1、中国的科技贡献:
    讲到科学方面的贡献,同学们一般都会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搬出来说事,好像除了这四大发明就没有什么科技了。这种对科技的认知是极其片面、狭隘的;而且这种偏狭的科学思想,将严重影响中国科学的发展,自然影响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更可怕的是这种偏狭的科学思想,严重影响到了咱高考作文对世界的认知了。大家熟知的那只天安门广场的蝴蝶,它的翅膀煽动的空气微动,传导到美国,引发一场飓风,这是科学;而我们高考作文中出现的那群钻进黑洞的蝴蝶,那就不是科学了,中科院动物学家评价道:那简直是扯淡!色彩艳丽的蝴蝶群怎么就钻进漆黑的山洞里去了?
    你听说过“李约瑟之问”吗?这个问题由英国剑桥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提出:中国在17世纪前,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为什么现代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诞生?
    对中国科技史的研究,为什么中国没有出李约瑟这样的学者?这里是不是暴露出中国人对科学认知的一些问题?
    李约瑟讲得很清楚:在17世界之前,中国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那么17世界之后中国的科技为什么落后了呢?
    我认为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以下简称为北大科传),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对同学们能很有启迪的,不管是对我们的高考作文,还是进入大学后对任 何科学的学习都能陪伴你探索科学的旅程。北大科传认为:科学和技术是两个概念;科学是科学,技术是技术,两者不能混淆。搞清了科学才能讲得清技术。科学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西方遥遥领先的数理科学模式,以牛顿、爱因斯坦为代表。西方因为这种科学的巨大贡献,也掌握了更多的世界话语权。另一种是博物学的模式,比如达尔文,他的进化科学是不需要建立数理模式去推导的。两种科学是一条河的两岸,是井水与河水之间的关系。
    搞清了科学的这两种模式,我们就容易解答李约瑟的难题了:中国古代的科学不是数理模型式的科学,而是博物学的科学。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很多学者怀疑中国古代压根就没科学。对,如果说数理模型的科学,中国古代确实没有;但是我们有博物学的科学。正是靠着这种科学,让中国古代科技能够为世界做出重大的贡献。
    理解博物学的科学,中医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案例。中医,这一源远流长的医学体系,深深根植于中国古代的博物学传统之中。它通过观察自然、了解动植物以及矿物的属性,以此来理解和治疗人体的疾病。在中医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博物学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刻理解,以及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智慧。中医不仅仅是一种医学技术,更是一种博物学的实践,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与尊重。通过研究中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博物学的科学内涵,也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我们的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看医院治病,西医是不是把人作为机器一样来诊断,看病人哪个部件、哪个指标是不是出了问题?西医的药物也是通过数理模型计算好的,每个人都是无差别的;而中医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的生命系统,通过“望闻问切”来找病因,开出的中药也是因人而异的。
    当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物医学奖时,中国的中医界欢呼了:中医总算获得了世界科学承认;中医总算登上了世界医学的顶峰。当时北大科传给了一个理性的忠告:青蒿素的提取获得诺奖,这不是中医的荣耀,而是中医的终结。
    很明显,青蒿素的提取用的是数理科学的分析法,与中医的博物学完全是一条河的两岸。你还为中医的胜利而欢呼?人家把中医要彻底拉到西医的道上,咱中医不就要终结了吗?包括中国主流的中医研究机构、专家,当时都是这种科学认知的偏狭。
    有了北大科传的这种科学思想,我们就能很好地认知中国古代科学对世界的贡献了:古代的“农医天算”等科学,确实为世界和世界的科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农学上我们为世界贡献了水稻,贡献了都姜堰之类的水利工程。
    医学上我们为世界贡献了中医、中药和华佗、李时珍这样的名医。
    天文上我们为世界贡献了农历、二十四节气和张衡的浑天仪。
    算术上我们为世界贡献了刘徽的“九章算术”,贡献了祖冲之的圆周率……
    当然,17世界之后中国科学对世界贡献少了,这是因为博物学式科学的先天性不足,还是因为宗教、体制、教育等科学之外的其他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时代青年所要思考的了,这才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使命担当。
    2、中国的文化贡献  
    如果说科学上中国为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那么在文化上中国就应该是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
    截止2024年高考前,中国被收入世界遗产目录的文化遗产共有39处,从这个目录就能清晰地看到中国文化为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在这里得有个小科普,要不然同学们要被网上查找出的结果眼花缭乱。世界遗产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加上去年新晋世界文化遗产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共是39处了;世界自然遗产是14处;自然、文化双遗产只有泰山、黄山、峨眉山、武夷山4处。这三种世界遗产,不管是自然的还是文化的,都是物质的;因此还有一种非物质的世界遗产,这就是我们常听的“非遗”,其全称应该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目前,中国进入世界非遗目录的一共有43项。)
    从世界文化遗产看中国贡献:都江堰、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丝绸之路的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等都是和中国传统科技有关。
    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看中国贡献:蚕桑丝织技术、中医针灸、24节气、珠算,宣纸、书法、篆刻、雕版印刷、木结构建筑等,四大发明只有宣纸、雕版印刷进入;其它两项为什么不能进入,很值得我们思考。另外,我们一定要清楚,在四大发明之外,还有许多科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中国科学、中国文化。
    长城、大运河、敦煌莫高窟这些收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经典文化遗产,同学们是再熟悉不过了吧,简直可以说是中国的符号了。但从中国知网收录的中国中小学生在报刊发表的作文数据看,笔者真的要为中国科学的未来,中国文化的未来而绝食了。中国的符号,在中国青少年的作文中难觅踪迹,这说明什么?
    我们立马就可以在中国知网的“中小学生作文数据库”查出结果:
    将近2亿的中小学学生,这几十年有多少人写长城呢?
    

    总共是89篇(个别题目中不出现“长城”的名字而写长城的除外,以下同),最新发表的一篇是2023年9月,这就是说,从去年9月,到现在就没有学生写“长城”了。难道我们的学生就真的不需要长城了吗?
 
    将近2亿的中小学学生,这几十年又有多少人写大运河呢?
    
    总共才3篇,是大运河不美吗,是大运河不科学、不文化吗?我真的要掉泪了。
 
    将近2亿的中小学学生,这几十年又有多少人写敦煌呢?
   
     总共才24篇。我们高考作文命题特别凸显“传统文化”,而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敦煌文化,全国几十年既然仅有区区24个同学在自己心爱的作文中写过!天天说怎样怎样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这不搞笑吗?
    相信高考作文命题者、教师和学生看了这组数据后,就能知道高考作文应该怎样改,应该怎样写了吧?
 
    3、从“普洱茶林”看中国贡献
    最新登榜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普洱茶林,对我们理解中国在文化方面的世界贡献很有启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符合世界遗产标准,反映了传统茶祖信仰基础之上,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古茶林保护管理体系。这一体系充分尊重了当地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和动植物种群,实现了对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授奖词”清晰地概括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对世界的贡献,这里有科学、有文化、有农业、有生态、有管理……
    如果把这个材料命制成一道高考作文题,其蕴含的丰富主题,考生们肯定感兴趣,受启发。
    景迈山的布朗族先人帕哎冷留下遗训:“我要给你们留下牛马,怕遇到灾难死掉;要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也怕你们吃光用完;所以只给你们留下茶树,让子孙后代取用不尽,你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茶树,一代传给一代,绝不能让它遗失。”
    景迈山古茶林的智慧,绵延千年;离不开景迈山先人的遗训、教育。这种遗训也是一笔很好的“文化遗产”。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为传统的“林下茶种植”方式保存至今的实物例证和典型代表。
    “林下茶种植”即在原始森林中间砍伐少量高大乔木,栽种茶树,形成“乔木层-茶树层-草本层”的立体结构,为茶树创造了理想的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生长条件,同时利用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防治病虫害并提供天然养分,从而可持续地生产出高质有机茶叶。
    “这一种植传统通过延续至今的社会治理体系、文化传统以及独特的‘茶祖信仰’保持下来,传承千年且依旧充满活力,是森林农业开发和人类茶种植模式的典范,显示出了对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伦理和生态智慧。”
    在景迈山,我们可以看到先民在千年前做的“用地规划”至今仍十分科学:高高的山顶是世居民族的“神山”,也是各村寨的水源地,受到严格保护;古茶林和村落位于中部,整体上围绕“神山”,古茶林的外围又有分隔防护林,以防治冬季低温和病虫害传播;生产粮食和蔬菜的耕地则在海拔相对较低、水源充足的地区,避免开垦和种植过程对古茶林的干扰。
    村寨围在茶林中,茶林隐在森林中。景迈山的村寨中,有这样的乡规民约:不能随意砍伐茶林中的高大树木,违反者需首先在寨心向茶祖请罪,然后负责修建一段村寨道路,完工后在路旁立牌写明自己所犯错误,警示后人。
    ——《景迈山古茶林的千年智慧传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林茶共生、人地共荣,体现出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朴素智慧。
    画里画外,我们看到的都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理解了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自己身上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
    中国是要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对于个体的中国人就是要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作为要接受高等教育的时代青年,就应该在科技、文化上为国家做出贡献。
    理解了“中国贡献”,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高考作文的主题、题材,我们就能写出优势的高考作文。
 
    (一)全国卷的中国贡献
    题目一:
    1、全国卷:材料多层空间的命题。
    1956年,毛主席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1985年,邓小平同志讲道:“到下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宣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中国有信心,更有力量。
    请结合材料,以“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二:
    2023年云南普洱景迈山茶林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目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符合世界遗产标准,反映了传统茶祖信仰基础之上,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古茶林保护管理体系。这一体系充分尊重了当地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和动植物种群,实现了对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上材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给出的理由;由此看出世界文化发展需要什么。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三: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截至目前,阿联酋已有171所学校开设中文课程,7.1万名学生学习中文。近日,阿联酋“百校项目”示范校哈姆丹学校和亚斯学校40名中小学生代表分别用中文致信习主席,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和热爱,立志做中阿友好的使者。
    请你以中国高三学生的身份给阿联酋学生代表写一封信,结合自己十二年中文学习经验,给这些同学谈谈:应该如何学好中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为书信体;不少于800字。
 
    2、题目导引
    题目一导引:
    命题思路分析:
    这个全国卷的高考作文题,通过引用三位不同时代领导人的讲话,构建了一个关于“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的时间线。这一命题不仅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求学生对中国的发展历程、国际地位以及对外贡献有深入的理解。材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中国从建国初期到现代的发展轨迹,以及中国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世界的贡献。
    主题提炼:
    作文的主题明确为“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这个主题要求考生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还需要关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和影响。通过这一主题,命题者希望引导考生深入思考中国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外交政策、经济实力、科技创新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对世界的贡献。
    立意角度分析:
    (1)历史发展的视角:考生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中国在不同时期对世界的贡献。比如,建国初期,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方面做出了努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进入新时代,中国在科技创新、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等方面的贡献日益凸显。
    (2)经济贡献的视角:可以聚焦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的崛起如何带动全球经济的增长。例如,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为全球提供了大量的商品;同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在推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科技创新的视角:近年来,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考生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在5G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如何推动世界科技的进步。
    (4)文化交流的视角: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考生还可以从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角度,分析中国文化(如儒家思想、中医、书法、茶艺等中国的世界遗产)如何影响世界,以及中国在推动世界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
    (5)全球治理的视角: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考生可以探讨中国在全球公共卫生、气候变化、减贫等领域的积极贡献。
    这组材料为学生设置了多层次的立意和写作空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储备,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立意角度进行写作。同时,这一命题也要求考生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最后,考生在写作时,还应注意将中国的贡献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思考,这样不仅能体现文章的深度和广度,还能更好地符合命题要求,展示自己对时代特征的敏锐捕捉和对国家发展的深刻理解。
    优势提示:
    这个题目虽然应该从国家层面来立意,但是国家的贡献,最终需要国家的公民来实现;尤其对属于国家未来的同学们来说,国家未来的贡献就看我们了。因此,我们养成的“高考作文优势”同样是有用武之地。
    首先,对于养成了历史、科技、文化、政治、经济等优势的同学来说,文章可以以自己的优势领域为主来写作。
    其次,参考前文介绍的北大科学传播中心的“博物学”科学,不管你的兴趣在哪里,不管你的优势在哪里,你的科学就在那里,你的文化就在那里;只要咱持之以恒,初心永在,咱就能在这个方面为作文、为自己、为国家做出贡献。
 
    题目二导引:
    命题思路分析:
    这个作文题目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为背景,要求考生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的入选理由,探讨世界文化发展所需要的关键因素。这样的命题设计旨在引导考生关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文化交流与融合等时代议题,同时也考察考生的思辨能力和对文化、生态多样性的理解。
    材料提供的多层次空间分析:
    (1)文化保护与传承:材料中提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反映了传统茶祖信仰,这提供了第一个层次的写作空间,即探讨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考生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论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方法与挑战。
    (2)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材料中提及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相结合的管理体系,这为考生提供了第二个层次的写作空间。考生可以探讨政府如何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作用,以及如何与基层社区合作,实现有效的资源管理和保护。
    (3)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材料中提到该管理体系“实现了对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是第三个层次的写作空间。考生可以围绕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展开论述。
    (4)全球视野下的文化交流: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这一事件出发,考生还可以站在全球视野的高度,探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和推广各种独特的地域文化。
    主题提炼与立意角度:
    (1)主题提炼: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政府与基层社区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角色与合作
    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2)立意角度:
    强调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与保护意义,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
    探讨政府如何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主导作用,并与基层社区形成有效合力。
    分析可持续发展对于文化遗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长远影响,提出具体保护措施。
    从全球视野出发,讨论文化交流对于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共同发展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这个作文题目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空间和多元化的立意角度,旨在考察考生的文化素养、思辨能力和全球视野。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写作角度进行深入阐述。
 
    题目三导引:
    命题思路分析:
    这道全国卷的高考作文题,通过提供一个真实的新闻材料,引导考生以中国高三学生的视角,向阿联酋的学生代表写信分享学习中文的经验。这一命题不仅贴合了当下中文国际化的热潮,也体现了命题者对于文化交流和语言学习的重视。题目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中文学习经验,给出学好中文的建议,这既考察了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考验了他们对学习方法的总结与提炼。
    主题提炼:
    核心主题:分享中文学习经验,促进文化交流。
    这个主题的确定,旨在鼓励考生从自身学习经历出发,提炼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中阿两国青少年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通过这样的交流,不仅能够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还能培养考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立意角度:
    (1)文化交流与友谊的桥梁:考生可以从自己学习中文的过程中,体会到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学习中文,阿联酋的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而考生也能通过分享经验,加深与阿联酋同学之间的友谊。
    (2)学习方法的分享:考生可以详细阐述自己在学习中文过程中采用的有效方法,如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利用现代科技辅助学习、结合文化背景理解等,旨在帮助阿联酋的同学更高效地学习中文。
    (3)坚持与兴趣的重要性: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考生可以分享自己是如何培养对中文的兴趣,以及如何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取得进步的。
    (4)克服困难的勇气:学习中文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挑战,考生可以分享自己是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鼓励阿联酋的同学在遇到学习难题时也能积极应对。
    (5)中文学习的意义与价值:考生可以谈论学习中文对于个人发展、职业前景以及国际交流的重要性,激发阿联酋同学学习中文的热情和动力。
    在立意时,考生应选准一个或几个角度深入展开,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经验,给出具体、实用的建议。同时,要注意书信体的写作规范,语言要亲切、真诚,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在写这封信的时候,一定要明晰我们写信的对象是阿拉伯的中小学生;我们可以从阿拉伯文化、阿拉伯的神话、阿拉伯的芝麻开门等故事开始,先用对方熟悉的文化来架构沟通的桥梁,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增加书信的趣味性。
    这样的作文题目,不仅考察了考生的写作能力,更是对他们国际视野和文化交流能力的检验,符合新时代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3、作文导写
    题目一导写1:
科技之光:中国对世界的科技贡献
 
    毛主席的话“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始终回荡在我的耳畔。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贫弱国家,到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转变的背后,科技力量功不可没。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在科技领域的突出贡献,不仅推动了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为全球科技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回望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科技在中国崛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着技术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的困境。然而,正是科技的力量,帮助中国逐步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是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力投入研发,培养科技人才,逐步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进入21世纪,中国的科技贡献愈发显著。特别是在人工智能、5G通信、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中国不仅实现了技术突破,还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以5G为例,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了5G网络的商用,为智能制造、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新兴产业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持。这不仅加快了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也为全球经济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从语音识别到图像识别,从智能机器人到自动驾驶汽车,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人工智能企业已经开始走出国门,将先进的技术带到世界各地,为全球的智能化发展贡献力量。
    除了前沿技术的突破,中国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从深海探测到宇宙观测,从基因编辑到新材料研发,中国科学家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为全人类的知识库增添了新的宝藏,也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当然,中国的科技贡献并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更重要的是,中国通过科技创新展现了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源于对知识的渴望、对创新的追求以及对人类未来的憧憬。正是这种力量推动着中国不断前行,在科技领域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
    中国的科技贡献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影响世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应该以中国的科技发展为骄傲,更应该珍惜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肩负起时代的使命担当,为世界科技发展作出应用的贡献;也回应毛主席当年殷切的期望:让中国对于人类有更大的贡献。
 
    题目一导写2:
格物致知:中国对世界的科技贡献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格物致知”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它强调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来获取知识和智慧。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也为中国对世界的科技贡献奠定了基础。
    自古以来,中国就在众多科技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创造力和智慧。这些贡献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中国人对“格物致知”理念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无论是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还是在农业、医学、天文、数学等领域的成就,都是中国人在不断“格物”、不断“致知”的过程中取得的。
    以造纸术为例,这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造纸术的发明,正是源于中国人对自然材料的细致观察和对工艺技术的不断探索。同样,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也都是中国人在“格物致知”的过程中,通过对自然规律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实现了科技的重大突破。
    除了四大发明,中国古代在农业技术方面的贡献也不容忽视。中国人通过观察天象、研究土壤和作物生长规律,发明了许多先进的农业工具和耕作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这些农业技术的传播和应用,不仅养活了亿万中国人民,也为世界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医学领域,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中国“格物致知”思想的重要体现。中医通过观察和总结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提出了阴阳五行等独特的医学理论,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中医已经成为世界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推崇。
    此外,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数学等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中国人对“格物致知”理念的坚持和实践。正是通过不断地观察、实验和思考,中国人才能在科技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总的来说,“格物致知”不仅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对世界科技贡献的重要源泉。在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格物致知”的精神,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题目二导写:
古茶林的生态智慧:普洱景迈山的文化遗产启示
 
    普洱景迈山的古茶林,一片绿意盎然的生态宝藏,近日以其独特的生态智慧与文化内涵,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目录。这不仅是对普洱茶文化的国际认可,更是对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的肯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生态智慧的角度出发,探讨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
    普洱景迈山的古茶林,不仅是一片盛产优质普洱茶的宝地,更是一个生动的生态课堂。这里的人们世代相传,不仅传承着精湛的制茶技艺,更传承着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他们深知,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生态智慧,正是当今世界所急需的。
    在这片古茶林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地政府与基层自治组织的紧密合作。政府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政策,为茶林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而基层自治组织则负责具体的保护工作,他们深知茶林的一草一木都关乎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这种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了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普洱景迈山的生态智慧还体现在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上。茶林中不仅有古老的茶树,还生长着各种植物和动物,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当地人在采摘茶叶时,总是小心翼翼,避免破坏其他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他们明白,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也是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普洱景迈山的生态智慧对于当今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挑战。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我们汲取普洱景迈山的生态智慧,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应该学习普洱景迈山人对待自然的态度,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生态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让每个人都成为生态保护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此外,普洱景迈山的生态智慧也告诉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我们应该尊重每一种生物的存在价值,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让地球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家园。
    总之,普洱景迈山的古茶林以其独特的生态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让我们汲取这份智慧,共同努力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世界。
 
 
    题目三导写1:
学好中文,共享汉字的艺术趣味
 
    亲爱的阿联酋同学们:
      你们好!
    得知你们对中文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深感欣慰。中文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富有内涵的语言之一,不仅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更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魅力。在我看来,学好中文不仅是掌握一门语言技能,更是一次探寻汉字艺术趣味的奇妙旅程。
    汉字,作为中文的书写系统,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们不仅是语言的载体,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我从小就对汉字充满了好奇和敬畏,每一个汉字都仿佛是一个小故事,等待着我们去发掘。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到“墨”这个字时,我被它的构造深深吸引。上面是一个“黑”字,下面是一个“土”字,意味着黑色的泥土,而墨正是由黑色的炭黑和胶质混合而成的。这个字的形象构造让我对墨的制作过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引发了我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书法艺术是汉字艺术的瑰宝,它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快慢,展现出千变万化的韵律美。我常常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感受到汉字的生命力和美感。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在诉说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而在我书写的过程中,我也渐渐体会到了那种心手合一、意到笔随的境界,这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愉悦和满足。
    除了书法艺术,汉字还蕴藏着许多有趣的谜语和对联。比如,“一口咬定”打一个字,答案是“交”,因为“咬”字去掉“口”就是“交”字。这些谜语不仅富有智慧,也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对联更是汉字艺术的瑰宝,它们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哲理和美好的祝愿。
    当然,学好中文并不仅仅是为了欣赏汉字的艺术美,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中文进行交流和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通过阅读中文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等,不仅可以提升我的语言水平,还能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这些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让我感受到了中文表达的细腻和丰富。
    亲爱的同学们,学好中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汉字的魅力,去探索汉字艺术的趣味,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和动力。我期待着与你们在中文学习的道路上共同进步,一起感受中文的博大精深。
    最后,祝愿你们在中文学习的旅途中收获满满,成为中阿友谊的使者!
 
    顺颂夏安!
    一位来自中国的高三学生
    2024年6月       
 
 
    题目三导写2:
用中文讲述我们都爱听的故事
 
    亲爱的阿联酋同学们:
      你们好!
    当我得知你们对中文和中国文化充满向往时,我感到非常高兴。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掌握一门新的语言,更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而今天,我想从自小就喜欢的阿拉伯神话开始,与你们分享学习中文的乐趣和经验。
    我从小就喜欢阿拉伯神话,“芝麻开门”的故事太有趣了,那句神奇的咒语不仅打开了宝藏的大门,也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力量。同样地,学习中文也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将为我们打开交流的大门,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增进我们的友谊。
    你们第一次听用中文讲述的“芝麻开门”故事,是不是感受到别样的风味、趣味呢?
    在阿拉伯神话中,我们经常读到关于勇敢、智慧和友谊的故事。这些主题也同样贯穿于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中。通过学习中文,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相似之处,这种共鸣将使我们更加亲近。
    中文的每个汉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背后的故事。它们不仅仅是语言的符号,更是文化的载体。例如,“人”字,它像一个人站立的样子,寓意着人类的尊严和力量。而“和”字,则表达了和谐、团结的美好愿景。这些汉字不仅承载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与我们阿拉伯文化中的许多价值观相呼应。
    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接触到中国的诗歌、故事和传统节日。比如,中国的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放鞭炮,吃团圆饭,寓意着团圆和幸福。这与我们阿拉伯的某些节日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了解这些,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进一步加深对彼此的理解和尊重。
    此外,学好中文还将为我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带来更多机会。随着中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掌握中文将成为我们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功的重要优势。无论是经贸、科技还是文化交流领域,都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
    亲爱的同学们,学习中文是一次奇妙的旅程,它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还能够促进中阿之间的友谊与合作。让我们携手共进,用中文这把神奇的钥匙打开文化交流的大门!
    最后,祝愿你们在学习中文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期待未来有机会与你们在中国相聚,到时让我听听你们用中文讲述的阿拉伯神话故事,那一定美妙无穷;到时我也用中文给你们讲讲江苏太湖的故事、中国长江的故事!   
 
    顺颂
    多福!
 
    一位中国江苏高三学生
    202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