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推荐课题
七【参差多态】推演

全国卷的参差多态

2024-06-03 课题学习网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负责人:
(一)全国卷的参差多态
全国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优势作文》首席专家  朱望新

 
    前言:
    七、参差多态

    罗素的名言“参差多态,幸福之源”,对于我们的高考作文而言,不仅是一个关于“人生幸福”的有趣主题,而且在学业、生命、生态、生物、文化、艺术和教育等诸多领域都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思路。“参差多态”这一概念,就像罗素的思想一样,堪称高考作文的灵感宝库。笔者曾半开玩笑地对语文老师说:只要深入研读罗素的《中国的问题》《赞美闲散》《幸福之路》等几本书,理解罗素的思想情怀,学生就能应对各种高考作文命题。
    罗素的人生、思想历程为高考作文命题和写作提供了大量深刻且“参差多态”的主题、题材和素材。
    罗素在西方就是智慧的化身,他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被誉为西方三大哲学家之一;还是杰出的数学家,其提出的罗素悖论在数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他也是卓越的文学家,于195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出生在贵族家庭,祖父曾担任两任英国首相;然而,他的童年并非一帆风顺,甚至曾有过轻生的念头。
    在他11岁准备自杀时,因为发现世界上有和自己相似的人而放弃了这个念头,他的“自传”中这样写道:“因为有像‘你’一样的人存在,我开始对世界有了一丝期待。”
    他发现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好玩的东西——几何;这是不是让我们想起柏拉图在他“学园”的大门上挂着“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从此对数学一发不可收拾,成了剑桥的学霸。他的老师、伯乐怀特海曾看到他为考卷太简单而表达不满,于是直接帮他把考卷撕了,说:“你完全不用考。”
    难怪罗素能说出这样的名言:“奇妙的学习不但能使不愉快的事变小,而且能使愉快的事变得更愉快。”
    我的人生正是:“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
    “不要因自己独特的看法而害怕,因为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的看法。”
    他为人类和平鼓与呼,他和爱因斯坦联合发表反核宣言。
    他认为:通过教育和培养人们的智慧和道德素质,可以消除偏见和仇恨,并促使人们更加理性、善良地解决冲突。
    罗素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谈到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文化有其独特的优点和价值。以下是罗素的对中国文化一些观点:
    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传统,这种历史传统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文化强调“中和”思想,即在事物的对立面中寻找平衡点,这种思想可以在促进社会和谐、和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文化强调个人责任和道德修养,注重个人的修养和自律,这种精神可以使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行为和言语,从而提高个人品质和社会道德水平。
    中国文化重视文化的连续性和传承性;中国文化对于历史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文化,从而使文化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罗素为中国人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称赞:中国人“对于西方的坏东西——兽性、不安、欺压者和纯物质贪欲,他们都心如明镜,不愿接受。而对于那些优点,尤其是科学,则照单全收。”

    罗素还说过: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这个民族就是中国

    罗素曾到中国访问并在北大做过演讲,回英国后,写了《中国问题》这本书,在书中提出了中国人的三大缺点,“我不愿揭中国人的短,但中国人有三大缺点”:
    冷漠。在罗素看来,“中国人的冷漠必定会让盎格鲁-撒克逊人大为惊异”。罗素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他在中国的街头看到很多饿死的人,但街道上赈灾的人却很少。
    父母为了几块大洋,就会将自己的孩子卖掉。
    罗素为了证明中国人的冷漠,还举了另外一个例子。他说在中国如果一条狗被撞成了重伤,路过的人见了大多数都不会同情,而是会对狗发出的嚎叫感到好笑。
    胆怯。在罗素看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富有忍耐力的民族,中国长期遭受侵略,但人们却普遍选择忍受。而这种忍耐,实际上就是一种软弱和胆怯。
    过分传统。在罗素看来,中国是个尊卑观念十分明显的国家。数千年来礼法的熏陶,的确让中国人讲礼貌,重道德。但也正是这种传统的影响,让中国人对阶层十分看重,也养成了逆来顺受的性格。
    再加上佛教对中国人民的影响,让老百姓习惯忍辱负重。而这种过分传统在当时的社会来看,的确是缺点。罗素认为,过分的传统让中国人民,缺少反抗的勇气。
    感谢罗素对中国人的批判,让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在《赞美闲散》一书中,罗素提出了“每天工作四个小时,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有趣话题。
    在《幸福之路》一书中,就能读到本章的主题:参差多态,幸福之源。此外还有“用自以为是的眼光去看待他人的幸福是错误的。”
    在罗素的材料中,我们是不是仿佛看到了许多高考作文有趣而哲思的命题?我们再看看罗素其他一些名言:
    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傻子们坚信不疑。
    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
    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
    ……
    有了对罗素人生历程、思想的感知,对“参差多态”主题的演练才能更精彩,更有效。
 
    (一)全国卷的参差多态
    1、全国卷:材料多层空间的命题
    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下青年纷纷从夜场转到夜市摆摊创业,从掌控音乐节奏到掌控人生节奏;纷纷从夜生活转到夜校学习,从标榜时尚到标榜志气;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更多从自己的志向专业选择大学,而不仅仅选择名校。
    以上材料让我们在人生规划、人生幸福上,在社会和文化发展等方面都有所感触和启发;也让我们想到许多普遍的道理。
    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是金榜题名,花前月下;有人说是功成名就,光耀门庭;有人说是学有所长,业有所专……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请结合你对幸福的理解,以“幸福的多态多样”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题目导引
    题目一导引:
    命题思路:
    此题的命题思路主要体现在对当下社会现象的观察与反思。它要求考生从给定的材料中提炼出深层次的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文章。材料中提到青年从夜生活转向夜市创业和夜校学习,以及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更多考虑自己的志向和专业兴趣,而非仅仅追求名校,这反映了当代青年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转变的参差多态。
    命题者希望考生能够捕捉到这种社会变化,理解并思考这些变化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人生价值以及文化发展趋势,进而引导考生在人生规划、追求幸福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
    主题提炼
    材料的主题可以提炼为:当代青年在人生选择和规划上更加注重实际、追求个人志向和专业发展;而非仅仅追求外在的标签或表面的荣耀。这种转变体现了青年一代自我价值的觉醒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层次追求。
    立意角度:
    (1)青年自我价值的觉醒与实践
    考生可以从青年自我觉醒的角度出发,论述当代青年如何摒弃浮华、追求实质性的人生规划和发展。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比如夜市摆摊创业的青年故事,来论证青年如何在实践中寻找和实现自我价值。
    (2)从夜生活到夜校学习的转变:生活态度的升华
    这个角度可以探讨青年从追求娱乐到追求个人事业发展的心态转变。分析这种转变背后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动机,以及这种转变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意义。
    (3)高考志愿的选择:专业志向胜过名校光环
    考生可以讨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依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挑选专业,而非盲目追求名校的现象。分析这种选择对于个人长远发展、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与青年价值观的转变
    从这个角度出发,考生可以探讨社会文化的发展如何影响了青年的价值观和生活选择。分析社会文化环境对青年一代成长的重要性,以及青年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塑造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请事项:
    在构思文章时,考生可以选取以上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具体的例子和数据来支撑论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同时,注意在论述过程中保持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并在结尾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强化主题。
    此外,考生还应注意文章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尽量避免陈词滥调,努力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和观点,以展现自己的思考深度和广度。在语言表达上,也应力求准确、生动、有文采,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优势提示:
    在我们的“高考优势作文”训练体系中,“优势”也是“参差多态”的。但在一篇小作文中,“优势”一定要聚焦到某个方面、某个点,比如你自己学业规划、人生思考、生态知行上。
 
    题目二导引:
    命题思路分析
    这道作文题的命题思路主要体现在对“幸福”这一人生主题的多元解读上。通过提供多种对幸福的不同理解,命题者旨在引导学生思考幸福的丰富内涵和个体差异。同时,引用“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这一观点,进一步强调了幸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和写作空间。
    主题提炼:
    作文的主题已经明确给出,即“幸福的多样性”。这一主题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幸福的多种表现形式,还要能够探讨这些不同形式背后的深层原因和意义。通过这一主题,命题者希望学生能够认识到幸福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而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幸福观。
    立意角度:
    (1)幸福的个性化解读: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是独特的,这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生活经历和目标追求。学生可以从自身出发,探讨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并阐述为什么这种理解对自己来说是独特的。
    (2)幸福与成就的关系:材料中提到金榜题名、功成名就作为幸福的体现,学生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讨论成就与幸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而思考是否只有取得显著的成就才能感受到幸福。
    (3)幸福与专业技能的结合:“学有所长,业有所专”提供了一种将个人兴趣、专业技能与幸福感相结合的视角。学生可以探讨在某一领域深入学习和实践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以及这种专业成长如何成为幸福的源泉。
    (4)幸福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这一观点强调了幸福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学生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论述不同文化、不同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幸福的不同追求,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理解这些差异。
    (5)追求幸福的过程与结果:学生还可以思考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挑战、困难以及克服这些障碍所带来的成长和满足感,从而探讨过程与结果之间在幸福感中的平衡。
    写作空间分析:
    这组材料为学生设置了多层次的立意和写作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深度,选择适合自己的立意角度进行阐述。无论是从个人经历出发探讨幸福的个性化定义,还是分析幸福与成就、专业技能的关系,或者是论述幸福的多元性和包容性,甚至是探讨追求幸福的过程与结果,都是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写作话题。这样的命题设计既能够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化思考。
 
    3、作文导写
    题目一导写:
参差多态,生命力的源泉
 
    当今社会,青年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夜场的喧嚣到夜市的繁忙,从对时尚标签的追求到对专业志向的坚守,这些转变不仅是个体选择的差异,更是社会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正如罗素所言:“参差多态是幸福的本源。”这种多样性,正是生命力的源泉。
    在学业选择上,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摒弃“唯名校论”的观念,转而追求与自己兴趣和志向相匹配的专业。他们深知,名校的光环虽耀眼,但专业的选择更能决定未来的职业走向和人生价值。这种理性的思考,是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体现,也是对教育资源合理利用的认同。当青年们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去规划学业,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将被极大地激发,进而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在文化领域,青年的多样选择同样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从夜生活到夜校学习,从流行音乐到传统技艺,青年们在不同的文化形态中寻找自己的归属感和价值追求。这种文化的多样性不仅丰富了青年的精神世界,也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当每一种文化形态都能得到尊重和传承,我们的文化才能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包容性和生命力。
    参差多态不仅体现在青年的个体选择上,更映射出社会的包容性和进步性。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能够容纳不同的声音和选择,为每个人提供展现自我和实现价值的平台。当青年们能够在多元化的环境中自由成长,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当然,参差多态并不意味着无原则的放任。在追求多样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坚守基本的道德准则和社会规范,确保社会的有序运行。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参差多态才能真正成为生命力的源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无尽的活力和创造力。
    回首历史长河,那些璀璨的文明,无一不是多元共存的结果。古希腊的哲学、艺术、科技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离不开那个时代对于不同思想和观念的包容与接纳。同样,盛唐时期的繁荣,也与其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密不可分。这些历史实例告诉我们,参差多态不仅是生命力的源泉,更是文明进步的基石。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多样选择权,理性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文化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并欣赏不同的声音和色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领略参差多态带来的美丽和幸福,共同创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未来社会。
 
 
    题目二导写:
深耕专业,收获别样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简单而又复杂。金榜题名、功成名就,这些都是人们常常认为的幸福,但在我看来,“学有所长,业有所专”才是一种可持续的幸福。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无数的选择和抉择。而选择专注于一个领域,深入学习,不断探索,最终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或专业工作者,这无疑是一种难得的幸福。这种幸福,不是浅层次的快乐和满足,而是深层次的心灵富足和自我实现。
    “学有所长”,意味着在某一领域有着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当我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汲取新知,不断提升自我,那种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这种幸福,源于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智慧的追求,它让我们在求知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业有所专”,则是在专业领域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认可。这不仅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个人价值的体现。当我们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带来实实在在的贡献,那种自豪感和使命感会油然而生。这种幸福,是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责任担当的完美结合。
    以袁隆平爷爷为例,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更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学识和专业成就,让他成为了杂交水稻领域的泰斗,也让他收获了无数人的尊敬和赞誉。这种基于专业和学识的幸福,是金钱和名利无法比拟的。
    “学有所长,业有所专”是一条漫漫的征程,它需要我们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在追求这种幸福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方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就。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我深知学业的重要性。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中,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心仪的大学,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进而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在专业领域内取得一席之地,才能收获那份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幸福。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不尽相同。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幸福,都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和追求。而对我来说,“学有所长,业有所专”就是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在这条道路上,我会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用我的学识和专业去创造属于我自己的幸福人生。